本报讯 (张小玲 记者 龙俊帆)嘭!“被告人马某职务犯罪一案,现在开庭。”3月25日上午9时,伴随着法槌落下,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原总农艺师马某职务犯罪案在广安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公开庭审有近800人参加旁听,除本地党员干部在现场旁听外,还组织了市本级和其他县(市、区)农业系统党员干部、年轻领导干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旁听。
如何让纪法惩处“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市纪委监委以开展警示教育作为重要抓手,梳理被告人的职业、职务、案发领域、违法犯罪事实及特征等,充分评估违纪违法案件的典型性和教育意义,分级分类组织人员参加旁听庭审,变庭审现场为警示课堂,用“活教材”敲醒“梦中人”。
宣读公诉书、举证质证、法庭辩护、被告人最后陈述……3个多小时的庭审过程,清晰再现了马某一步步突破底线、跨越红线,走向违法犯罪深渊的全过程。
“我的犯罪行为辜负了组织的培养,我深深地表示忏悔。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也请大家以我为戒,时刻警醒自己……”在庭审最后的陈述环节,马某当庭认罪悔罪。
身边的案例是最鲜活的“教科书”,也是最有效的“清醒剂”。在这场庭审“公开课”上,旁听席的党员干部近距离“沉浸式”倾听了曾经同事的内心独白,不少人陷入沉思,深刻感受到了纪法的威严和违纪违法的惨痛教训。
将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现场变为“警示课堂”,精准开展警示教育,是市纪委监委常态化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的举措之一。市纪委监委持续推动警示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将查处的典型案例作为“活教材”,深刻剖析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心路历程,形成“三信一书一画像”,对案发单位进行体检式扫描,制成纪检监察建议书。同时,建立典型案件资源库,持续放大警示教育震慑、警醒、教育叠加效应。拍摄《失毁人生》《护航》等警示教育片,编印《迷途》《忏悔实录》等警示教育读本,用“身边案”警示“身边人”,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活用案例资源的方法路径,强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切实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增强抵腐定力。”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