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院专栏 >
广安区法院:法治护航民企发展更有底气
www.ga.guanganpeace.gov.cn 】 【 2025-02-25 15:17:12 】 【 来源:广安日报

  营商环境之优,其核心在于服务保障之优。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着力营造“安商扶商”法治环境,是法院面临的必答题。

  

  近年来,广安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善意执行,让民营企业“重获新生”

  

  “我公司在行业内处于标杆地位,若能给我们2至3年时间,凭借市场需求和自身实力,定能恢复往日产值,希望法院能够同意我公司复工复产,分期履行刑事判决书确定的义务……”不久前,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申请书。

  

  作为被执行人,该公司曾被移送强制执行,强制执行金额达4900万元。一家行业标杆企业怎么会成为被执行人?这事还得从一起单位行贿案说起。

  

  该公司是一家从事耐火材料生产销售的民营企业,此前销售额连续10年稳步上升。然而,经营期间,为获得关照,谋取不正当利益,该公司主管人员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送礼、输送利益。2022年底,广安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刑事判决,该公司犯单位行贿罪,判处罚金300万元,并对其违法所得予以没收、追缴。

  

  由于该公司自2021年3月就已停止生产,名下仅有零星存款,以及不便处置的工业厂房、机器设备、技术专利等财产。判决应当如何履行?若一味强制执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全面停滞,200余名员工将面临失业。

  

  为此,执行法官多次到工厂实地调查走访,了解到该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多项专利技术,停产前年纳税额达4000万元以上,有挽救、重整的可能。

  

  最终,广安区人民法院同意了该公司的复工复产申请,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该公司缓期、分期缴纳追缴违法所得款项及罚金的期限。

  

  考虑到该公司复工复产不易,广安区人民法院还出具了《信用修复证明书》,请相关信用体系建设责任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不再因行贿案对该公司予以信用惩戒,助力其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这样一来,公司‘活’了下来,企业200余名员工保住了工作,判决也顺利得到履行。目前,该公司已履行第一期付款义务。”在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杨珊看来,司法既要有力度彰显正义,更要有温度给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司法制度就是要助力民营企业在“危机”中赢得“生机”。

  

  多举并施,全方位守护民营经济发展

  

  这起案件,只是广安区人民法院以“如我在诉”理念推动审判执行工作,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司法保障的缩影。

  

  2024年初,广安区人民法院印发1号文件,提出《司法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着重强调要坚持能动履职,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统筹运用法治手段保障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及时回笼。

  

  《措施》实施后,成果十分显著。2024年,广安区人民法院审结涉民营企业民事案件3737件,规范公司股东行为16件次,调处涉民营企业劳动争议160件次,通过调解、判决助力企业回收账款11.83亿元,通过强制执行为企业收回账款2.12亿元……

  

  在执行机制创新上,该院建立“执行110”协同联动机制,24小时受理涉民营企业案件申请执行人提供的查人找物线索,快速出警处置,推动纠纷实质化解。

  

  同时,积极开展跨域合作,联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建立涉案企业信用修复跨域司法协作机制,开展“涉企案件信用修复”执行行动,向6家民营企业发放《信用修复证明书》,为守信践诺的企业“正名”,保障民营企业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广安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竭尽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司法服务,以实际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郭轩 本报记者 黄钟锐)


编辑:满新液
广安区长安网版权所有